
发展规模化牦牛养殖,打造产业集群优势
2025-04-09
在我国的高原牧区,牦牛养殖不仅是一种传统产业,更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。然而,长期以来,小规模、分散式的养殖模式制约了牦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。如今,发展规模化牦牛养殖,打造产业集群优势,已成为推动这一产业转型升级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。
规模化养殖是提升牦牛产业竞争力的基石。小规模养殖模式下,养殖户受限于资金、技术和管理能力,难以实现养殖过程的标准化和科学化。不同养殖户间养殖水平差异较大,导致牦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、稳定供应的需求。而规模化养殖通过集中资源,能够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,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和疫病防控体系,从源头上保障牦牛的品质和产量。大规模的养殖基地还能吸引专业人才,提升养殖管理水平,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单位养殖成本。
产业集群优势的打造则为牦牛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当众多牦牛养殖企业、相关加工企业以及配套服务企业在**区域内集聚,就形成了产业集群。在集群内部,企业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养殖企业可以与饲料供应商、设备制造商紧密合作,确保生产资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提升;加工企业能够直接对接养殖企业,获取高品质原料,实现产品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转化;物流、金融等配套服务企业的加入,则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条,保障了产业的顺畅运行。同时,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。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,能够加速新技术、新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,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。
不过,发展规模化牦牛养殖和打造产业集群并非一蹴而就,面临着诸多挑战。例如,规模化养殖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,用于场地建设、设备购置和种牛引进,这对于许多养殖户和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。此外,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良好的政策引导和基础设施支持,包括交通、通信等方面的改善,以及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。
为克服这些挑战,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,出台相关扶持政策,如提供财政补贴、优惠贷款等,降低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资金压力。同时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优化产业发展环境。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组织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,推动产业集群内的协同发展。
在众多牦牛养殖企业中,西藏娘亚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堪称典范。该公司前身是嘉黎县牧场,经嘉黎县政府 主 导改制而成。公司拥有职工 57 人,总草场面积达 14.35 万亩,2019 年年底牲畜存栏数为 1278 头,总资产折合人民币 11.1 亿元。公司专注于娘亚牦牛的养殖、繁育,收购牛奶制作成酸奶、拉拉、酥油等特色畜产品。秉持 “致力于打造高原牦牛产业领导 品牌” 的使命,坚守 “不忘初心,带领牦牛产业砥砺前行,造福藏区和人民,为人类营养健康保驾护航” 的愿景,以 “天生、敬畏、守护” 为价值观,公司积极探索规模化养殖道路,不断提升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。通过与周边养殖户合作,整合资源,逐步形成了**的产业集群效应,为当地牦牛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,正朝着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目标稳步迈进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